第 2 次更新 2022-10-21 16:16:08
俏丽千年的“绢人”,作为国礼爆红国外、国内鲜有人知?
有艾虎

“我的愿望
是让绢人带着我们的文化
传播到世界各地。”
北京绢人
在世界范围内,
提起芭比娃娃,
无人无知无人不晓;
但你要说起中国的“芭比娃娃”:
北京绢人
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···
即便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即便它曾多次作为国礼赠与国际友人···
即便它在“国际玩偶展”一亮相,
便一偶难求,引发世人赞叹。
了解它的人,依旧很少很少···
 
 
01
一波三折传承路
其实,绢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,因其从头到脚、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蚕丝、纱绢制作绢人由此得名。
它的造型千变万化,做工更是精细到“变态”,雕塑、绘画、刺绣、织染等十几道工序,都需要匠人们样样精通。
单是绢人的头部制作,就需耗时半个月之久。千辛万苦制成后的绢人,仿佛一幅幅立体丹青,富有仙气,玲珑剔透。因此过去一直只供宫廷贵族赏玩。
而到了民国前后,兵荒马乱的年代,贵族也供养不起这样“奢侈”的物件,本就小众的绢人,就此慢慢失传。
直到20世纪50年代,我国受邀参加“国际玩偶展”,新中国成立不久,受邀参加这样的国际性展览,本是件好事。
可现实的“尴尬”却摆在面前,北京绢人早已失传···国家任务必须攻克,任务交到了当时的工艺美术大师葛敬安手里。
没有专著论述,也鲜有留存的作品观摩,他们就从海量的史料里找线索,到处去找老工匠学手艺,这些大师日夜反复地琢磨尝试,一点一点终于把绢人技艺找了回来。
北京绢人在展览会一亮相,便成为“新宠”,惊艳世界。国际上拿奖到手软,日本、加拿大、瑞典多个国家纷纷跑来中国下订单。
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,让世界瞪大了眼睛,也一度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。
绢人在国际上名声大噪,
可在国内的普及度依旧很低。
绢人制作全靠手工,
用料又极其昂贵,
在物质尚不发达的90年代,
一个的价格都要卖到二三千元。
这样昂贵又“无用”的娃娃,寻常百姓根本消费不起。
卖不出去,传承就成了最难的问题。北京绢人厂因此倒闭···
这门好不容易复原的艺术,再度面临失传危机。
 
02
一场命运般的千年偶遇
再度面临失传危机的绢人,遇到唐燕,仿佛命中注定。
90年代末,在一次逛商场的过程中,无意间的一瞥,让唐燕瞬间惊艳。
“当时商场里有一个珍宝馆,我看到了一张白色穆桂英的绢人照片,越看越震惊:中国竟有这么漂亮的娃娃?”
从小就有娃娃情节的唐燕,自此心里“着了魔”。
当时她第一个念头,就是要千方百计找到穆桂英的制作者,她要拜师学艺。
“我直接就奔绢人厂去了,可好不容易找到绢人厂,一打探,要关门倒闭了。
管库房的师傅,看出了唐燕打心眼里的喜欢,便提出:“你要买的话,还有一些库存。”于是一千多一个的价格,唐燕一口气买下10个。
90年代末期,一千块钱是普通人好几个月的工资,花这么多钱买几个娃娃很多人都不理解,可别人哪懂得唐燕由衷的欢喜。
她开始看呀,分析呀。这绢人怎么做得这么漂亮!逢人便打听:有没有人认识杨乃蕙老师?可找了一个多月,杳无音信。

“当时我都绝望了,以为找不到杨老师了。”
然而一个多月后的一通电话,让唐燕心花怒放。杨乃蕙听说唐燕到处在找她,于是主动打电话联系到唐燕。
杨老这一辈传承人,师从北京绢人第一代大家葛敬安,杨老最怕的,是绢人在自己手里失传,于是教起学生倾囊相授。
唐燕和师父杨乃蕙
好不容易找到杨老师拜师学艺的唐燕,也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对绢人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。
跟着杨老学习期间,唐燕眼界大开,掌握了很多传统手艺:什么叫赛绣;怎么给头饰点翠······这简直就是一座学习中华传统工艺的宝藏博物馆。
就拿绢人的制作过程来说,
绢人的身体,要先用铅丝做出骨架,
用纸缠绕后,再拿棉花裹实,
让绢人“长”出肌肉。
头部是绢人造型的重中之重,
制作起来也最费时费力。
需先用胶泥塑出头模,
修整好后再拿石膏重塑,
然后贴合模子糊上多层纱绢,
等晾干到一定程度,
用工具在纱绢上擀压出五官形状,
再一笔一笔画出绢人的精致妆面。
之后还要取出石膏模,
用棉花进行填充,
再根据造型小心地梳起不同发髻,
梳妆打扮,步步不落。
六层丝绸,甚至更多层,
一层一层裱糊复合上去,
需要贴合得严丝合缝,
晾干程度也要精准控制,
为了面部肌肤的红润逼真,
“上妆”时要反复晕染,
在手指长度的脸上作画,
笔下稍稍一哆嗦,都要从头再来。
一个绢人头,
最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。
绢人婀娜多姿,仪态万千,
或执团扇,或弹琵琶,
靠的是一双灵巧的手。
绢人的手臂也是以铅丝做骨架,
一丝一丝缠绕上棉花“增肌”,
然后套上纱绢形成皮肤,
还要仔细地涂上红指甲。
手指、手掌、手臂,
不同部位的丰满程度都要精准还原。
人物不同,手指的胖瘦也要有所区分,
比如关公的手就要饱满一些,
骨节也要更明显,
而林黛玉的手则要修长纤细,
指如削葱根。
这样制作出来的手指,
逼真传神,
还可以随意凹造型。
绢人不大,
手指更是细小,
这样精巧细致的功夫,难度可想而知。
绢人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书画,
衣裙飘逸的仙女,
体态丰腴的贵妃,
形神都要十分到位。
京剧扮相的绢人英姿飒爽,
戏服凤冠十分华丽精美;
《捣练图》里的唐代女侍,
直接从画里走了出来。
绢人造型,
不仅形体要优美,
更要抓住人物的眼神和动作,
讲求形神合一。
唐燕沉浸在绢人的世界,如痴如醉。接触绢人前,她是中关村第一批成功的创业者,从事绢人技艺后,很多人都说她脑子进水了。
从一个非常赚钱的行业,一下子反过来,学一门最不赚钱的技艺,从事看不到希望的一个行业。
不仅如此,她还越做越“疯”,把创业成功赚的钱,全部都扔进绢人里。开起了唐人坊工作室,专心制作北京绢人。
可有时,
上天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
就轻易眷顾你。
唐燕没日没夜做出的第一批绢人
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。
“价格太贵了,成本就在一千块钱左右,商场拿去再卖到两三千,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。”
只有投入,没有收益,长此以往,绢人和她都会活不下去。养活不了自己,还怎么把绢人艺术传承下去?
思来想去,唐燕决定改良绢人,制作一批平价绢人,让它走入寻常百姓家。
绢人头是最复杂费力的部分,
反复测试后,
平价绢人借鉴了普通娃娃材质,
用以代替昂贵的纱绢,
同时妆容也不断调整,
使传统绢人兼具时尚感。
平价绢人保留传统工艺的精华,
取材中华文化,服饰设计讲究,
而材料成本大大降低,价格亲民,
推出市场后,
绢人艺术瞬间焕发生机。
十几个国家的订单纷至沓来,将绢人艺术真正推向国际市场。不仅如此,北京绢人还入选北京礼物,绢人多次被作为国礼送给国际友人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又作为冬奥礼物,走进奥运村每一位运动员的房间,而今,北京绢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。
03
心中有大爱
为了能长久传承这门技艺,2011年,唐燕再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创办唐人坊非遗学院,专门招收贫困地区的女生、残疾人,免费办学,教授他们传统手工技艺。
金凤便是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,来唐人坊之前,她刚读完初三,但已经要担当起家里所有的农活,父母在外打工,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还有个辍学的弟弟。
按家里的打算,初中毕业,金凤便要开始照顾家里,然后寻个人家,早早结婚生子。
唐燕家访贫困学生
但来唐人坊后,
金凤充分展现出贵州女子心灵手巧的特质,
她给绢人梳的发型“无人能及”
连唐燕都忍不住赞叹:
没有她梳不出的发型。
金凤
如今金凤已成长为助理设计师,
从此走上与众不同的人生,
也让绢人传承有了新希望。
而金凤仅是唐燕
协助300多名贫困地区孩子脱贫自立;
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冰山一角···
新华网、潇湘晨报等媒体纷纷报道
最初建造唐人坊,
唐燕是想给北京绢人一个家,
没想到十几年过去,
唐人坊成了贫困孩子、残疾人
遮风避雨自强自立的温暖之家。
感动于唐燕老师的大爱,
也为了让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
更好地传承下去。
一个多月前,
唐人坊最新设计一款月神嫦娥、玉兔套装
嫦娥是美丽、善良的象征及化身
希望大家了解了绢人的工艺后
能把美丽的化身乐之神-嫦娥带回家。

赞一下

0 条评论

图片
发表
分享
客服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