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险提示
1.点击“提交订单”,即表明您已阅读并同意《支持者协议》及《隐私政策》,并自愿承担众筹相应风险。
2.您参与众筹是支持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,而不是直接的商品交易,因此存在一定风险。请您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、支持众筹项目。众筹存在于发起人与支持者... 显示全部
2.您参与众筹是支持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,而不是直接的商品交易,因此存在一定风险。请您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、支持众筹项目。众筹存在于发起人与支持者之间,摩点网作为第三方平台,只提供网络空间、技术支持等服务。众筹的回报产品和承诺由发起人提供和作出,发起者和支持者应依法承担使用摩点产品产生的法律后果。
3.众筹项目的回报发放及其他后续服务事项均由发起人负责。如果发生发起人无法发放回报、延迟发放回报、不提供回报后续服务等情形,您需要直接和发起人协商解决。
4.由于发起人能力和经验不足、市场风险、法律风险等各种因素,众筹可能失败。对于在众筹期限届满前失败的项目,您支持项目的款项会全部原路退还给您;对于众筹成功的项目,支持者不能通过摩点平台申请退款,若此时支持者因任何原因希望退款,需直接与发起者协商,若发 起者同意退款,需直接向支持者退回款项,摩点不会从可结算款项中扣除该部分退款金额。您对项目发起人的无偿支持以及额外打赏,一旦众筹成功将不予退款,但众筹失败的情况除外。 收起全部
无偿支持 已支持 18 份
不需要回报,我只是支持有梦想的人。
¥168
已支持 247 份
1.《少年科学画报》1980-1982精编版1本
2.每本附赠限量版80年代编辑签名
3.附赠《少年科学画报》40周年光盘1张
4.摩点独家腰封1个
5.后续全部已解锁产品



有人下单未支付,您还有机会
¥474
已支持 575 份
1.《少年科学画报》1980-1982合刊(全36册)
2.每套附赠限量版80年代编辑签名
3.每套附赠限量版80年代编辑手写赠言
4.摩点独家腰封1个
5.后续全部已解锁赠品



有人下单未支付,您还有机会
¥618
已支持 125 份
1.《少年科学画报》1980-1982精编版1本
2.《少年科学画报》1980-1982合刊(全36册)
3.附赠限量版80年代编辑签名
4.附赠限量版80年代编辑手写赠言
5.附赠《少年科学画报》40周年光盘1张
6.摩点独家腰封2个
7.后续全部已解锁赠品


有人下单未支付,您还有机会
¥68
已支持 14 份
最近更新查看更多
新项目上线~
项目详情
曾经有那样一位少年,
与小灵通一同漫游未来世界,
跟小数点一起大闹整数王国,
他让瓶子里的潜水艇忽上忽下,
用自制的墨镜看日全食的模样。
时光荏苒,
岁月泛黄了画卷,
风儿吹散了童年篇章;
千帆驶过,
科技推动了时代,
知识伴随着你我成长。
总有某个瞬间,
脑海中,心底里,
涌出那位少年的笑脸,
笑的那样骄傲,那么阳光。
创刊的故事
时间回到1979年,在北京崇文门外东兴隆街一幢木制结构的小楼里,北京出版社的编辑们正紧张忙碌着,准备将一本试刊的画报改为正式出版的月刊。
这本月刊,便是新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科普期刊 ——《少年科学画报》。
80年代,科学的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,渴求科学、尊重科学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呼唤着科普期刊的诞生。将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、技术,用图片、漫画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,正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所需要的。
彼时,很难找到给孩子们写科普作品的文字作者,更别说能提供照片、图画的作者了。没有作者,文字编辑就到科研单位、报刊媒体去挖掘,没有画家,美术编辑就去慢慢学习和培养……
终于,在《少年科学画报》的创始人郭以实、詹以勤、安瑞霞、赵萌、郑百朋等老一代出版人的努力下,一本将科学故事与漫画形式相结合,拥有精巧构思、生动语言、幽默文字和精美画面的期刊,就这样诞生了。
高深难懂的科学,化为趣味盎然的文字和画面,科学思想和理念如春风化雨般吹进孩子们的心田,激发着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创造力。
群星闪耀的名字
自诞生之日起,《少年科学画报》的月发行量就迅速蹿升至30万。在之后40年的成长历程中,许许多多富有使命感的优秀科学家、科普作家、知名画家,乃至两院院士都纷纷化作一颗颗闪耀的群星,点亮了那个时代孩子们心中的科学梦想。
创刊十周年,物理学家钱伟长为孩子们签名
创刊十周年,物理学家周培源(左一)
和生物学家贝时璋(左三)为孩子们签名留念
数学家华罗庚(右二)、陈景润(中)、
杨乐(左一)、张广厚(左二)
创刊五周年,儿童教育家
孙敬修老爷爷在会上和孩子们热情交谈
物理学家钱三强、严济慈、周培源、钱伟长、何泽慧,数学家华罗庚,桥梁专家茅以升等,都对画报的出版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。
许多院士和一线科学家欣然为孩子们写稿,他们之中有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、鸟类学家郑作新、极地探险家秦大河、航天专家朱毅鳞、天文学家李元,还有知名科普作家李毓佩、郭治、吴浩源、鲍建成、郑延慧、苏刚,兵器专家杨培根、焦国力、李杰等,都曾活跃于供稿一线。
我国著名教育家周谷城
为《从小学起》智力竞赛获奖者颁奖
著名画家方成、丁午、缪印堂、苗地、沈培、吴文渊、毛用坤、徐宝信、毕树校、王金泰、胡亦等,他们用妙趣横生的画笔,为孩子们勾勒出科学世界的模样。
那些人和事
科普作家李毓佩先生,从1980年开始,在《少年科学画报》上陆续刊登了《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》《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》等数学童话,以有趣的童话故事、生动的卡通形式,为孩子们讲述深奥、专业的数学知识,受到小读者们的喜爱。
画家丁午先生是小读者们最喜爱的明星之一,从创刊之初到2000年,几乎每期都有他的作品,他笔下的动物尤其生动、可爱,受到小读者们的追捧。
在《少年科学画册》1977年1期封底,刊有一张1976年3月8日吉林陨石雨的照片,照片中当年带队赴现场考察的科学家(右二),便是后来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。时隔40载后的2019年,我们采访了欧阳老院士,他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的科考故事。
今天,身为《少年科学画报》新一代的编辑,我们希望为这本期刊做点什么。在这次众筹之前,我们曾发起了主题为“我想知道当年看《少年科学画报》的你们还好吗?”的主题讨论。
讨论开始后,透过满屏刷过的“大龄儿童”们真挚而热情的留言,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的年代,又见到那些在固定的日子里,等待《少年科学画报》出场的少年——那些热爱科学的你、我、他。
1978年,物理学家钱三强和小读者在一起
对于70后、80后而言,我们怀念的不只是《少年科学画报》,而是那段一去不复返的青春,以及青春里遇见和走散的人。
对于90、00、10后、乃至所有读者而言,我们好奇和追忆的不仅是那个热爱科学的80年代,更是致敬从五四运动以来,如星星之火般照耀新中国的科技未来的每一个人。
2019年《少年科学画报》创刊40周年之际,我们曾经推出1979年纪念礼盒。新老读者们纷纷来信期待我们继续再现80年代的杂志。
今天,我们推出了《少年科学画报》
(1980-1982年)精编/复刻版,
为您细心讲述、完美再现出这本期刊诞生、成长过程中的那些点点精彩!
精华内容
从尘封多年的旧稿堆中,
找出一幅幅原稿真迹,
我们仿佛回到了,
那个百废待兴、激情似火的纯真年代。
《小歪毛和魔术师》《小眼镜历险记》
《海洋的秘密》《鱼类的秘密》……
一部部佳作接连推出:
“科学家” “小卫星转播站”
“智力乐园” “动手做”……
一部部经典栏目引人入胜:
小歪毛、X探长、小眼镜、萝卜头、阿米……
一个个明星人物伴你度过科学时光:
作品价值
那个时代,
你所看到的每一个精彩栏目,
都是编辑们集思广益、默默耕耘而来;
你所期待的每一个科普故事,
都是作者们一次次绞尽脑汁、推陈出新而成;
你所看到的每一幅画面,
都是画家们冥思苦想、灵光一闪的完美呈现;
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再编撰,
将老一辈创作者
认真、热血、科学的精神代代传承。
鸟类学家郑作新
时代印记
精编版中所有内容全部选自当年画者手绘原稿,有些画稿上甚至还保留有当年的编辑手记和排版审校的流程。
为找到这些40年前精彩原画稿,我们从编辑部仓库中前后翻找了数周时间。从海量而没有头绪的画稿中,一遍遍整理、筛选、再整理、再筛选……具体翻找过多少轮,已经记不太清。
遗憾的是,由于年代久远,一些经典栏目的原画稿已经丢失。如1980年连载的经典栏目“小歪毛和魔术师”只找到了其中1期的原稿;贯穿1982年全年的数学漫画“小眼镜历险记”中,则唯独少了第11期原稿。
制作工艺
制作工艺上,精编版从大量绘画原稿中精挑细选,用电分扫描复刻技术,以逼真的色彩高度还原,重新排版后,选用高质量复古特殊纸张印刷成书。
两种呈现
为做好这套产品,我们内部曾多次激烈讨论,每次都是不断地推翻、重建、再推翻、再重建……最终,为了满足各方读者的不同需求,确定了如下两种形式:
我们当中有60后、70后、80后、90后。有在《少年科学画报》工作30余年,兢兢业业、笔耕不辍的老编辑;也有入职不久,代表新生力量的年轻人。
一方面,我们感恩40年间与《少年科学画报》共同成长的老读者们,希望为你们找回那个时代少年们一起丢沙包、滚铁环、粘知了、自制各种游戏装备的热情,重温美好的童真岁月。
另一方面,我们也期望为所有新老读者,原汁原味地展现上世纪80年代新中国的家国记忆,见证祖国科技的欣欣向荣,唤醒每个人心中那颗热爱科学的种子。
这次出版融合了许多人的心血,既有那个年代为少年科学梦默默奉献、日夜挑灯的编辑、作者、画家等老一辈创作者的付出;也有为了还原往昔热情与记忆,精心策划的新一代出版人的努力。
回报评价950好评率 99.68%
- 全部
- 有图
- 好评
- 中评
- 差评
回报评价950 好评率 99.68 %